英伟达在 GTC 大会发布新一代 AI 芯片 黄仁勋详解行业转型战略

(2025 年 3 月 18 日,加州圣何塞)在周二举行的英伟达年度 GPU 技术大会(GTC)上,公司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身着标志性黑色皮衣,向全球开发者描绘了 AI 产业的下一阶段图景。面对投资者对中国公司 DeepSeek 用更少芯片实现类似能力的质疑,这位科技领袖以 “AI 超级碗” 的气势,推出了专为推理时代打造的全新计算架构。

图片[1]-英伟达在 GTC 大会发布新一代 AI 芯片 黄仁勋详解行业转型战略-牛仔AI

推理时代的算力革命

黄仁勋指出,随着 AI 从训练转向推理,行业对计算的需求正发生质变:”智能体 AI 的推理计算量,比去年此时预计的要高出百倍。” 这种无需人类频繁干预的智能系统,要求芯片在响应速度与并发处理能力上实现双重突破。

为此,英伟达推出了 Blackwell Ultra 芯片,其搭载的 HBM3e 内存带宽较前代提升 40%,单芯片可支持参数规模达 1.5 万亿的巨型模型。配套的 Vera Rubin 架构将在 2026 年登场,通过 3nm 制程实现算力密度翻倍。更令人瞩目的是 2028 年的 Feynman 芯片,其突破性架构或将重新定义 AI 计算范式。

生态护城河与产业布局

尽管面临来自 AMD MI300 系列的竞争压力,英伟达通过 CUDA 生态构建的技术壁垒仍难以撼动。数据显示,全球前 500 大超算中 82% 采用英伟达架构,其数据中心芯片去年贡献了 1305 亿美元营收的 70%。

在硬件之外,免费开源的 Dynamo 推理加速软件成为新的战略武器。该工具可将模型推理速度提升 5 倍,配合 DGX 工作站的发布,直接挑战苹果 Mac Pro 的专业计算市场。通用汽车宣布采用英伟达 DRIVE Hyperion 平台,标志着其自动驾驶生态的又一重要突破。

市场反应与行业挑战

然而投资者对这场技术盛宴反应谨慎,英伟达股价当日下跌 3.4%。分析指出,尽管黄仁勋强调 “英伟达架构将定义 AI 未来”,但短期业绩压力仍存。Blackwell 系列因设计缺陷导致量产延迟,而中国厂商的技术突破迫使行业重新评估算力效率。

“我们正处于 AI 第二曲线的起点。” 黄仁勋在演讲尾声展示了新芯片的实物主板:”当每个开发者都能在指尖获得超级计算能力,真正的智能革命才会到来。” 这场持续四小时的技术狂欢,不仅是英伟达的产品发布会,更是 AI 产业迈向推理时代的宣言书。

© 版权声明
THE END
您的赞美是我们持续创作/分享的动力,欢迎点赞/分享/关注。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