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 N2 破圈:连续空翻一镜到底,3.99 万让智能触手可及

2025 年 3 月15日,一段时长 2 分 17 秒的视频引爆全球科技圈 —— 身高 1.2 米的人形机器人 N2 在室内外多场景中完成 5 次连续后空翻,落地时甚至能在人群干扰中调整重心,最终以深蹲姿态稳稳定格。这个被网友称为 “钢铁舞者” 的小家伙,不仅打破了人形机器人单镜头仅能完成单次空翻的历史,更以 3.99 万元的预售价格,让 “人人拥有机器人” 的梦想照进现实。

图片[1]-国产机器人 N2 破圈:连续空翻一镜到底,3.99 万让智能触手可及-牛仔AI

小个子的大能量:从空翻到量产的技术突围

N2 的 “瘦身密码” 藏在 30 公斤的轻量化机身里。研发团队将核心关节重量集中于胯部,采用高强铝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让每个动作的能量损耗降低 40%。更关键的是,工程师们创造性地减少了非核心自由度,将 18 个关节的控制精度提升至 0.1 毫米,使这个 “小个子” 能以 3.5 米 / 秒的速度奔跑,单脚跳跃高度超过 30 厘米。

后空翻的技术突破堪称 “暴力美学”。相较于前空翻,后空翻因脚掌支撑面积小、重心易失控,被视为机器人动态控制的 “珠穆朗玛”。松延动力团队仅用三周时间,通过 “虚拟孪生 + 课程学习” 的组合拳:先在数字孪生系统中计算最优轨迹,再让虚拟机器人进行百万次强化学习试错,最后通过 “从踮脚到空翻” 的渐进式训练,将误差控制在 2 厘米内。实测显示,N2 即使经历 50 次摔倒,仍能在 10 秒内自主复位,这种 “抗摔体质” 源自关节处的缓冲设计与模块化结构。

3.99 万的普惠密码:当马斯克的梦想照进中国现实

最震撼的不是技术,而是价格。N2 的预售价格直指马斯克 “3 万美元造机器人” 的目标,但单位换成了人民币。团队通过 60%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电机直驱方案简化传动结构,将单台成本压缩至国际竞品的 1/5。创始人姜哲源透露:”我们从第一天就盯着量产目标,每个螺丝的设计都要过 ‘ 成本 – 可靠性 ‘ 双关。” 这种工程思维让 N2 在实现高难度动作的同时,成为首个突破 4 万元价格带的人形机器人。

清华少年的逆袭:18 个月 5 轮融资的技术狂奔

创造历史的是一群平均年龄 28 岁的 “技术疯子”。创始人姜哲源带着清华强化学习实验室的师弟们,在 2024 年初退学创业,用 3 个月做出首台样机。2025 年 3 月,团队已完成 5 轮 2 亿元融资,投资人名单里不乏顶级机构。”我们拒绝做 ‘ 视频机器人 ‘,每一个动作都要能在量产机上复现。” 算法工程师李胜涛的话,道出了 N2 的核心竞争力 —— 当同行还在 Demo 中秀操作时,N2 的生产线已在成都调试,首批 500 台预售订单中,60% 来自教育、科研机构。

从空翻到星辰:国产机器人的破局之路

N2 的突破,恰逢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爆发期。2024 年 “贡嘎一号” 以 25 公斤自重刷新超轻量级纪录,2025 年 “天工” 实现 6 公里 / 小时拟人奔跑,技术迭代速度已追平国际第一梯队。更重要的是,中国团队正在改写 “技术 – 成本” 的悖论:松延动力的全栈自研模式,让核心算法与硬件设计形成正向循环,既保证了 3.99 万的价格竞争力,又为后续的 E1 系列预留了升级空间。

如今,N2 的空翻视频下,点赞最高的评论是:”原来科幻片里的机器人,真的会从中国的实验室里走出来。” 当 3.99 万的价格撕开高端机器人的市场壁垒,当连续空翻的身影打破 “中国智造 = 低端复制” 的偏见,这场由清华少年掀起的技术革命,正在证明:中国机器人,不仅能翻出世界纪录,更能翻出一个人人可及的智能未来。

(本文数据截至 2025 年 3 月 15 日,部分技术细节经团队授权披露)

© 版权声明
THE END
您的赞美是我们持续创作/分享的动力,欢迎点赞/分享/关注。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