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8 日欧盟委员会今日正式宣布启动 “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将在未来三年内投资 2000 亿欧元,建设 5 座配备超 10 万枚 AI 处理器的 “人工智能千兆工厂”,旨在通过集中算力资源和调整监管框架,弥补欧盟在 AI 开发领域的短板,推动科研和工业应用的深度融合。
作为 “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 的核心,5 座千兆工厂将分别部署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每座工厂配备超过 10 万枚最先进 AI 芯片(如英伟达 H100、AMD MI300X),总算力规模达 1500EFLOPS,相当于当前欧洲超算总能力的 3 倍。这些设施将专注于训练参数规模达万亿级的大型 AI 模型,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复杂模拟、卫星控制、药物研发等任务。
- 成本分摊:单座工厂建设成本约 30-50 亿欧元,其中欧盟提供 35% 资金,剩余部分由成员国和私营企业(如西门子、SAP)共同承担。
- 技术路径:工厂将采用分布式并行架构,结合量子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预计 2026 年实现首座工厂投产,2028 年全部建成运营。
欧盟在 AI 领域的投资长期落后于中美。欧洲审计院数据显示,2021-2023 年欧盟 AI 风险资本投资仅为美国的 1/5、中国的 1/3。此次计划通过三大举措重塑竞争力:
- 算力突围:千兆工厂将为欧盟提供独立于美国云服务商的算力基础设施,减少对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的依赖。
- 产业聚焦:优先支持工业制造、医疗诊断、绿色能源等欧盟优势领域,例如与西门子合作开发工业质检 AI 系统,与拜耳合作构建药物研发大模型。
- 人才争夺:设立 50 亿欧元专项基金,通过 “人工智能技能学院” 提升本土人才储备,并计划将 AI 专家薪资提高至全球前 10% 水平。
为配合超级工厂建设,欧盟同步启动《人工智能法案》修订,重点解决中小企业合规难题:
- 简化审批:对训练参数小于 1000 亿的模型豁免数据合规审查,将审批周期从 180 天压缩至 30 天。
- 沙盒机制:设立 “AI 创新试验区”,允许企业在受控环境中测试高风险技术(如自动驾驶),成功案例可快速推广。
- 责任豁免:对开源社区和学术机构开发的非商用模型,免除伦理审查和数据追溯义务。
这些调整旨在将中小企业合规成本降低 60%,预计 2025 年新增 AI 初创企业超 2000 家。
计划公布后,欧洲科技界反应分化:
- 巨头布局:德国电信宣布投资 20 亿欧元建设边缘计算网络,与千兆工厂形成算力协同;法国达索系统推出 “工业 AI 一体机”,直接对接工厂算力资源。
- 初创机遇:荷兰 AI 初创公司 Luminance 获得 1.5 亿欧元融资,开发基于工厂算力的法律合同智能审查系统。
- 全球博弈:英伟达 CEO 黄仁勋指出,欧盟此举可能打破中美算力垄断,但需解决 “成员国技术路径分歧” 和 “私营资本参与度不足” 等问题。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