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大模型掀起的产业变革浪潮中,中国健身行业正经历一场 “良币与良币” 的终极博弈。乐刻运动创始人韩伟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尽管通过 “数智中台” 模式实现全国近 2000 家门店的精细化运营,这家国内最大连锁健身房仍面临新兴业态与 AI 技术的双重冲击。他以 “柯达式失误” 为戒,强调健身行业需在技术赋能与人文体验之间找到新平衡点。
一、AI 冲击:从 “效率革命” 到 “体验重构”
AI 技术正在重塑健身行业的底层逻辑。乐刻运动的 “数智中台” 已实现用户行为数据、教练效能数据、门店运营数据的实时联动,通过算法优化团课排期、动态调整私教服务价格。但韩伟指出,AI 的双刃剑效应正在显现:
- 技术替代风险:Keep 等竞争对手推出的 AI 私教课程,通过手机摄像头实现动作矫正与训练计划生成,单月订阅费仅 39 元,对传统私教服务形成直接冲击。
- 数据垄断危机:头部企业利用用户数据训练 AI 模型,可能导致中小健身房陷入 “数据孤岛” 困境。乐刻联合创始人夏东透露,乐刻正在开发开源 AI 训练平台,计划向行业开放部分数据接口。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用户需求的代际更迭。2023 年国民健身趋势显示,”保持健康” 取代 “改善体态” 成为运动核心诉求,Z 世代用户对 AI 互动、游戏化训练的接受度高达 78%。这迫使乐刻加速从 “工具平台” 向 “健康生态” 转型。
二、场景创新:”2+n” 矩阵的破局密码
面对 AI 技术分流压力,乐刻正在构建覆盖全场景的 “2+n” 品牌矩阵:
- 核心品牌升级:”乐刻健身” 通过 “月付制 + 团课 + AI 私教” 模式巩固大众市场,2024 年私教复购率提升至 65%;”FEELINGME 乐刻私教馆” 则推出 “AI + 真人双教练” 服务,将私教服务效率提升 300%。
- 下沉市场突围:针对三四线城市推出 “闪电熊猫健身”,采用 “单城通” 月卡与一对二私教包月模式,单店运营成本较传统健身房降低 50%。截至 2025 年 4 月,该品牌已在沧州、岳阳等城市落地 200 家门店。
- 垂直领域深耕:专业铁馆 “LOVEFITT 拉飞” 引入 AI 力量训练系统,通过生物力学传感器实时分析动作轨迹;瑜伽品牌 “YOGAPOD 小瑜荚” 开发 AI 呼吸引导算法,课程完课率提升至 89%。
这种 “场景切割 + 用户分层” 策略,使乐刻的用户结构从 5% 的核心健身人群拓展至 50% 的 “运动小白”。韩伟将其比喻为 “健身界的 Uber”—— 通过数字化中台连接多元化场景,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三、技术突围:从 “工具赋能” 到 “生态共建”
乐刻的 AI 战略呈现三大特征:
-
人机协同新范式:
自主研发的 LITTA 健身 APP 已实现 “AI 动作矫正 + 真人教练在线批改” 功能。用户完成训练后,AI 系统生成 3 分钟分析报告,教练据此提供个性化指导,将传统 30 分钟私教服务压缩至 5 分钟。这种模式使私教服务成本下降 40%,同时保留人类教练的情感激励价值。 -
数据资产化运营:
基于 1400 万用户运动数据训练的 AI 模型,已能预测用户流失风险(准确率 82%)、动态调整课程定价(平均溢价 15%)、优化门店选址(盈利周期缩短至 24 个月)。乐刻正与阿里云合作,将这些数据能力封装为 SaaS 服务,向中小健身房开放。 -
硬件生态布局:
推出智能健身镜 “Recore 无限核子”,集成 AI 动作识别、心率监测、营养建议等功能;与华为合作开发企业级健康管理系统,覆盖超 100 万员工的运动数据。韩伟透露,乐刻计划 2025 年将硬件收入占比提升至 25%。
四、行业警示:警惕 “技术至上” 与 “体验空心化”
在 AI 热潮中,韩伟提出三大行业警示:
- 数据伦理风险:用户运动数据可能被滥用,乐刻已建立 “数据匿名化 + 区块链存证” 机制,确保数据主权归属用户。
- 服务同质化陷阱:过度依赖 AI 可能导致体验趋同,乐刻要求教练每周至少投入 5 小时进行真人互动训练,强化情感连接。
- 技术投入边际效应:数字化中台建设已累计投入数亿元,韩伟强调 “技术投入必须与商业价值挂钩”,乐刻将通过开放 API 接口实现技术变现。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