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斥资 4.8 亿美元加速 Palantir 军事 AI 系统部署,2029 年前实现全面战场应用

美国国防部近日宣布,将向数据分析巨头 Palantir 授予价值 4.8 亿美元的合同,用于加速推进其核心军事 AI 项目 “Maven 智能系统”(MSS)的开发与部署。根据协议,Palantir 需在 2029 年前完成该系统在全军范围的集成,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战场决策流程,提升美军在复杂环境下的作战效率。

图片[1]-美国国防部斥资 4.8 亿美元加速 Palantir 军事 AI 系统部署,2029 年前实现全面战场应用-牛仔AI

技术突破与实战验证
Maven 项目始于 2017 年,最初由谷歌参与开发,后因伦理争议转由 Palantir 主导。该系统通过整合卫星影像、无人机监控、通信截获等多源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目标识别、威胁预警和战术规划的自动化。在俄乌冲突中,Maven 的简化版本已投入实战,协助乌克兰军队对俄罗斯能源设施发动无人机袭击,成功摧毁其 12%-14% 的炼油能力。美军第 18 空降军指挥官克里斯托弗・多纳休中将曾公开表示,该系统在战场上的表现 “超出预期”,并将其称为 “未来战争的实验室”。

军事战略布局
此次拨款是 Palantir 与美国军方深度合作的延续。2024 年,该公司已累计获得超过 12 亿美元的军方合同,涵盖战场情报系统(如 TITAN 项目)、数据平台整合(如陆军数据平台 ADP)等领域。Maven 智能系统的全面部署将进一步强化美军的 “决策优势”—— 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自动化目标定位,缩短从情报获取到打击行动的时间链。美国中央司令部首席技术官斯凯勒・摩尔指出,该系统不仅能识别火箭发射器等传统目标,还可通过算法预测敌方部队动向,优化资源部署。

技术挑战与伦理争议
尽管 Maven 展现出巨大潜力,其技术成熟度仍面临考验。早期测试显示,AI 模型在复杂环境下的误判率较高,例如将人员误识别为棕榈树。为此,Palantir 在系统中加入 “训练 AI” 功能,允许操作员通过手动标注数据持续优化算法。此外,该项目引发的伦理争议持续发酵:美国国会曾就 “人类对自主武器的最终控制权” 展开辩论,而 Palantir 的技术也被批评可能加剧 “算法偏见” 和隐私侵犯风险。

行业影响与全球竞争
Palantir 的崛起标志着硅谷科技公司与军方合作的深化。2024 年,该公司 40%-45% 的收入来自政府部门,其 Gotham 平台已成为美军情报分析的核心工具。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正通过 “雷神锻造” 计划等举措,联合 Scale AI、微软等企业构建军事 AI 生态,试图在智能化战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这一趋势也刺激了全球军备竞赛 —— 以色列在巴以冲突中使用 AI 辅助目标选择,中国则计划在 2030 年前投入 1500 亿美元发展人工智能技术。

未来展望
随着 Maven 系统的扩展,美军计划将其功能从战术层面延伸至战略决策。Palantir 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卡普透露,未来版本将整合生成式 AI 技术,实现作战方案的自动化生成与风险评估。然而,技术的快速迭代也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提升效率与确保安全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美军和科技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 版权声明
THE END
您的赞美是我们持续创作/分享的动力,欢迎点赞/分享/关注。
点赞4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