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三角数字经济核心城市,苏州正以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为引擎,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跃迁。记者从最新动态获悉,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已形成极具竞争力的 AI 产业集群,而苏州工业互联网大会的召开则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太湖科学城:AI 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位于苏州高新区的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近年来通过 “创新平台 + 产业载体” 双轮驱动,吸引超 70 家 AI 企业落户,其中规上企业 56 家、上市公司 5 家,涵盖智能机器人、工业软件、遥感技术等领域。2024 年该片区 AI 产业营收突破 260 亿元,形成从基础研发到场景应用的完整生态链。
典型案例包括:
- 清听声学:全球首款搭载聚音屏技术的 AIO 一体机亮相苏州市 “人工智能 +” 推进会,其声学 AI 技术在隐私保护、会议通信等场景实现突破,入选苏州市人工智能融合应用企业
- 天准科技:VispecVLM 工业 AI 质检大模型入选市级培育项目,可实现生产线缺陷检测精度提升 30%
- 中科天启:全国 2 米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集成为首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推动 AI 在农业、环境监测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依托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西门子 AI 共创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太湖科学城正构建 “高校研发 – 企业转化 – 场景验证” 的协同创新体系,其国际创新社区、太湖光子科技园等载体已成为长三角 AI 企业的首选落地平台。
二、理想驱动斩获 IDC 大奖,树立智能制造新标杆
在 5 月 21 日开幕的苏州工业互联网大会上,江苏理想驱动技术有限公司凭借 “端到端 AI 工厂” 实践,荣获 IDC 中国 “未来 AI 工厂” 奖。该企业通过自研的连山数据科学平台,在电驱制造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 全流程质量预警:部署空载 NVH 检测、涂胶视觉检测等 AI 模型,构建从台架试验到整车售后的质量闭环,产品缺陷率下降 40%
- 预测性维护:基于边缘计算设备实时采集设备数据,结合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关键部件寿命预测,设备停机时间减少 25%
- 智能决策体系:打通生产、供应链、售后数据,通过 AI 自动生成排产计划、质量报告,决策效率提升 50%
理想驱动的实践证明,工业 AI 的价值不仅在于单点优化,更需构建 “数据 + 模型 + 平台 + 组织” 的完整能力体系。其与高校共建的 AI 研发中心,以及牵头成立的汽车零部件缺陷数据库,正推动产业链数据共享与协同创新。
三、工业互联网大会:AI 大模型开启产业协作新范式
作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年度盛会,2025 苏州工业互联网大会于 5 月 21-23 日在太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以 “AI 大模型赋能工业新未来” 为主题,吸引中移云能、西门子、腾讯云等 300 余家企业参与,重点聚焦三大方向:
1. 技术融合:从单点智能到系统重构
- 大模型应用: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 AI 大模型发展白皮书》,提出 “大模型 + 行业知识库 + 边缘智能” 的三层架构,推动 AI 从辅助工具向决策中枢升级
- 具身智能:现场展示搭载 AI 大模型的巡检机器人,通过多模态感知和自主路径规划,实现设备巡检效率提升 3 倍
2. 生态共建:跨行业协作机制落地
- 供需对接:设立智能制造、能源化工等六大专题论坛,促成 18 家企业签署 “5G 工厂” 合作协议,成立 “5G + 工业互联网创新联盟”
- 标准制定: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接口规范》等团体标准,推动设备商开放数据接口,解决工业场景数据孤岛问题
3. 标杆示范:典型案例全球首发
- 中移云能:展示基于 AI 大模型的能耗优化系统,在某汽车工厂实现综合能耗降低 15%
- 腾讯云:发布工业 AI 质检一体机,集成多模态大模型实现缺陷识别准确率 99.7%,部署周期缩短至 72 小时
苏州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本次大会将推动形成 “平台 + 生态 + 标准” 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力争到 2027 年培育 10 个以上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全球智能制造创新高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