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深圳的张女士突然收到平安健康 App 的用药提醒 —— 系统监测到她连续三天漏服降压药,AI 健康管理师不仅推送个性化用药方案,还联动家庭医生发起随访。这不是个例,而是平安好医生医疗 AI 系统每天上演的 140 万次精准服务之一。2025 年 2 月,这家互联网医疗龙头宣布完成国产大模型 DeepSeek 部署,标志着其 “AI + 医疗” 战略进入 3.0 时代。
![图片[1]-平安好医生 AI 医疗再亮剑:DeepSeek 深度融合 构建全病程智能守护体系-牛仔AI](https://niuzaiai.com/wp-content/uploads/2025/03/image-14.pn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技术深融:从 “辅助工具” 到 “决策中枢”
在平安健康张江研发中心,”平安医博通” 多模态大模型的屏幕上,实时跳动着 3.7 万种疾病的诊断图谱。通过 DeepSeek-R1 的推理优化,系统不仅能识别患者方言中的 “心口疼” 对应心绞痛,还能根据 200 万经典病例库,自动匹配最近三年类似患者的治疗方案。”我们在急诊场景的诊断准确率提升至 95.2%,复杂病例处理效率提高 40%。” 平安健康 CTO 透露,借助 DeepSeek 的低成本调优能力,单病种模型训练成本下降 60%,如今已形成覆盖 12 个业务场景的模型矩阵。
这种技术突破直接赋能临床。在成都某三甲医院,”平安医家人” 医生工作台接入 DeepSeek 后,医生陈涛的接诊效率提升 62%:AI 自动生成结构化病历,实时标注检验值异常项,甚至预判患者未提及的过敏史。”以前写病历要 15 分钟,现在 AI3 分钟搞定,还能提示鉴别诊断要点。” 陈涛的体验,正是平安健康 2000 + 合作医院的缩影 —— 截至 2024 年底,其 AI 辅助诊疗系统已覆盖全国 75 城,日均处理 100 万次问诊。
场景破局:数字分身开启 “无界医疗”
2025 年 2 月上线的 “平安芯医”,让上海的王阿姨第一次体验到 “AI 医生面对面”。通过 3 层数据训练(专科知识库 + 医生个人经验 + 实时调优),肛肠专家王凌的数字分身不仅能复刻其诊疗风格,还能根据患者肠镜报告自动生成饮食建议。”上周帮我解读报告,连息肉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王阿姨的案例,揭示了平安健康的场景野心:首批 8 大专科的数字分身,正在重构 “7×24 小时健康守门人” 的定义。
慢病管理领域,AI 的价值更具象。基于 14.2 亿问诊数据训练的 AI 健康管理师,能为糖尿病患者定制 “饮食 – 运动 – 用药” 三位一体方案。在杭州试点中,系统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用户血糖波动,自动调整运动建议,使患者依从性提升 5 倍,3 个月血糖达标率从 61% 升至 90%。这种 “数据采集 – 分析 – 干预” 的闭环,正是平安健康 “主动健康” 战略的核心。
生态协同:医疗 AI 的 “平安解法”
平安好医生的独特优势,在于其 “医疗 + 金融” 的生态闭环。2024 年并入平安集团财报后,其 2.4 亿个人客户的健康数据与保险理赔深度联动:AI 预测某客户未来三年心血管疾病风险超 80%,系统自动推送专属医疗险产品,同时触发家庭医生定期随访。这种 “健康管理前置化” 的模式,使平安集团医疗生态圈客户的客均 AUM 提升 3.9 倍。
在硬件端,平安健康正将 AI 能力嵌入更多场景。与 vivo 合作的 “蓝心大模型 + DeepSeek” 双擎手机,用户可一键启动 AI 健康评估;在社区药店,搭载平安 AI 的智能药柜已实现 “扫码问药 + 用药提醒”,覆盖 22 万种药品说明书。”我们不是做单点技术,而是构建 ‘ 预防 – 诊断 – 治疗 – 康复 ‘ 的全链条智能网络。” 平安健康 CEO 李斗表示,2025 年将投入 5 亿元升级 AI 基础设施,重点突破多模态诊断、手术机器人辅助等领域。
行业启示:从 “技术玩家” 到 “标准制定者”
当平安健康的 AI 系统开始参与制定《上海市医学人工智能应用标准》,其十年深耕的价值逐渐清晰:通过 100 + 三甲医院的临床验证,3.7 万疾病的知识图谱,以及每年 2500 万元的持续投入,这家企业正在定义医疗 AI 的 “中国范式”。2024 年扭亏为盈的财报,不仅是商业成功,更是对 “技术 + 场景 + 数据” 三角模型的验证。
站在 2025 年的节点,平安好医生的 AI 医疗布局已超越简单的效率提升,而是指向更深远的医疗公平:让县域患者享受三甲医院的诊断水平,让慢性病患者获得个性化照护,让保险从 “事后赔付” 转向 “事前干预”。正如其 2025 年战略发布会所言:”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中国人都拥有一个 AI 健康管家。” 这场始于数据的智能革命,正在重塑 14 亿人的健康图景。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