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宣布英伟达转型 AI 基础设施公司 披露未来三年产品路线图

一、战略转型:从芯片公司到 AI 基础设施服务商

在 GTC2025 全球技术大会期间,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通过全球媒体发布会宣布,公司正在从传统 AI 芯片供应商向全栈式 AI 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这一战略升级体现在其首次公布的未来三年产品路线图中,涵盖从芯片架构到超级计算集群的完整解决方案。

image

 

黄仁勋强调:”AI 正在成为万亿美元级的新兴制造业,需要基础设施、能源和资本的协同投入。英伟达将构建贯穿芯片、网络、算法的全栈技术,帮助客户建立高效的 AI 工厂。”

二、技术突破与产品布局

1. 计算架构创新

  • NVLink 第六代交换机:实现芯片级低延迟互联,突破传统网络协议限制,支持千量级 GPU 集群协同工作
  • Spectrum X 网络技术:针对大规模并行计算场景优化,解决数据传输 “长尾延迟” 问题,保障集群整体效率

2. 制程工艺演进

  • 下一代 Vera Rubin 芯片将采用台积电 3nm 工艺
  • Feynman 架构或引入环绕式栅极晶体管,预计提升性能 20%

3. 能效比提升

规划到 2028 年实现单机架 600 千瓦功率的超级计算集群,通过液冷技术替代传统风冷方案,突破散热极限。

三、行业趋势与挑战应对

1. 关税政策影响

针对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供应链压力,黄仁勋表示:

 

  • 公司已建立全球化供应商网络(涵盖中国台湾、墨西哥、越南等地)
  • 计划 2025 年底前增强本土制造能力,短期对财务影响可控

2. 技术扩散争议

回应技术出口限制问题时指出:

 

  • AI 本质是通用软件技术,各国都将具备应用能力
  • 支持在合规框架下为全球客户提供技术服务

四、生态合作与产业布局

1. 300 亿美元 AI 基础设施基金

与 xAI、黑石、微软等共建专项基金,重点投资:

 

  • 数据中心能源解决方案
  • 可持续 AI 制造技术

2. 垂直领域拓展

  • 机器人领域:发布全球首个通用机器人基础模型 Groot-N1,构建 “训练 – 模拟 – 部署” 三阶段解决方案
  • 生物医药:与 Arc Institute 合作开发细胞级数字孪生技术,推动计算机辅助药物研发

3. 供应链协同

深化与台积电、联发科、富士康等亚洲厂商的战略合作,同时拓展与 AMD、英特尔等美国企业的技术互补。

五、未来展望

黄仁勋预测:

 

  • 到 2030 年,全球 AI 基础设施投资将突破万亿美元
  • 推理能力将嵌入所有智能设备,催生 “任务导向型 AI” 新范式
  • 能源消耗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AI 制造可能成为主要能源应用领域

 

“英伟达的目标是成为所有行业构建智能未来的基石。我们不追求单点突破,而是通过系统级创新重新定义计算边界。” 黄仁勋在总结中表示。
© 版权声明
THE END
您的赞美是我们持续创作/分享的动力,欢迎点赞/分享/关注。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