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25 日,美国科技巨头英伟达、甲骨文及多国政府代表向特朗普政府提交联合声明,要求重新评估并放宽拜登政府遗留的 AI 芯片出口管制政策。这场由企业与国际社会共同发起的游说行动,直指当前规则对全球 AI 技术发展与地缘经济平衡的潜在冲击。

根据拜登政府 2025 年 1 月推出的 “人工智能扩散规则”,全球被划分为三类芯片准入区域:
- 一级区域(欧美亲密盟友):可无限制获取先进 AI 芯片;
- 二级区域(如印度、以色列、阿联酋等):单年度芯片总计算能力受限;
- 三级区域(中国、俄罗斯等):全面禁止出口相关技术。
这一政策引发多方反对:
- 企业层面:英伟达、甲骨文等企业指出,二级区域限制导致其无法在新兴市场部署 AI 基础设施,直接影响中东、东南亚等地的云计算业务拓展。英伟达财报显示,2025 年 Q1 对华销售额同比下降 72%,若规则延续,全球市场份额恐遭中国替代方案蚕食。
- 国际层面:阿联酋、以色列等国警告,限制措施可能迫使他们转向中国采购 AI 芯片,削弱美国技术主导地位。印度更是计划在 4 月前削减 230 亿美元美国商品关税,以对冲潜在贸易战风险。
目前特朗普政府内部对政策走向存在分歧:
- 激进派:主张全面废除分级管制,允许企业自主决定芯片流向;
- 务实派:倾向保留出口许可证制度,但简化审批流程,扩大一级区域范围。
值得关注的是,微软、亚马逊等企业提出折中方案:将 AI 芯片出口与具体应用场景挂钩,例如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可豁免限制,而军事用途仍需严格审查。这一思路得到部分欧盟国家支持。
若限制放宽,全球 AI 产业链可能出现以下变化:
- 技术扩散加速:东南亚、中东等地的 AI 研发中心将获得更先进的算力支持,推动区域技术创新;
- 中美竞争加剧:中国企业可能面临更激烈的国际市场争夺,但同时也倒逼国产芯片技术突破;
- 贸易规则重构:美国盟友可能借机要求更多技术合作优惠,重塑全球科技供应链格局。
行业分析师指出,5 月 15 日的合规大限前,特朗普政府需在国家安全与企业利益间找到平衡。这场 AI 芯片的政策博弈,或将成为重塑 21 世纪全球科技秩序的关键转折点。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