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在医疗创新领域又迈出重要一步,率先试点脑机接口社区康复中心,旨在为神经疾病患者提供更为便捷、高效且低成本的康复解决方案。这一举措紧密结合当下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将 “AI + 脑机” 技术融入日常康复护理,有望重塑神经疾病康复治疗格局。
此前,由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及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 “北脑一号” 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渐冻症患者中文意念输出,延迟仅 80ms 。该系统拥有 128 通道,实现全球同类产品最大信号通量,信号采集精度、传输及处理性能均达世界先进水平。其研发成功为湖北此次试点提供了关键技术参考,意味着脑机接口在神经信号捕捉与解读上已具备较高可靠性,能够精准识别患者大脑意图,为后续动作控制与康复训练奠定基础。
在湖北试点的脑机接口社区康复中心,将着重探索 “AI + 脑机” 居家护理模式。通过引入先进的 AI 算法,对脑机接口采集到的患者大脑信号进行深度分析与处理。例如,针对脑卒中、脊髓损伤等患者,系统可根据其大脑发出的微弱信号,借助 AI 技术精准判断患者想要进行的动作,如抬手、翻身等,并控制外部康复设备辅助完成动作。这不仅能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满足患者自主行动需求,极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康复中心还将建立远程监测系统,医护人员可通过云端实时获取患者康复数据,依据 AI 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康复方案。患者在家中就能接受专业康复指导,减少往返医院的奔波,也缓解了医院康复资源紧张的压力。
传统神经疾病康复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等,费用高昂且周期漫长。以脊髓损伤患者为例,其康复治疗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万元,且康复期长达数年。而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一方面,社区康复中心的设立,让患者无需在大型医院长时间住院康复,节省了住院费用。另一方面,“AI + 脑机” 模式提高了康复效率,缩短康复周期。例如,通过脑机接口辅助康复训练,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可能提升 30%-50% ,相应减少了治疗时间与费用。据初步估算,引入脑机接口技术后,神经疾病患者整体康复成本有望降低 30%-40% 。
此次湖北试点脑机接口社区康复中心,是对神经疾病康复治疗模式的大胆创新。通过整合前沿脑机接口技术与 AI 算法,探索居家护理模式,在提升患者康复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康复成本,为广大神经疾病患者带来福音,也为全国范围内推广脑机接口康复应用提供宝贵经验。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