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掷出具身智能开源 “生态核”:国产算力闭环加速成型

近期,黄浦江畔的人工智能赛道再添里程碑 —— 智元机器人发布国内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 GO-1,并宣布季度末向核心用户开源。这一动作不仅打破了波士顿动力、特斯拉等国际玩家的闭源垄断,更标志着上海正以 “开源生态 + 国产算力” 双轮驱动,重塑全球 AI 竞争格局。

图片[1]-上海掷出具身智能开源 “生态核”:国产算力闭环加速成型-牛仔AI

开源破局:从 “机器人工具” 到 “智能体生态”

GO-1 的颠覆性在于其泛化能力:通过整合人类示范、互联网视频与多形态机器人数据,模型可在千条数据量下完成传统万条数据的训练任务,支持不同本体(如双臂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快速适配。智元具身研究中心主任任广辉举例,当用户指令 “挂衣服” 时,模型能自主拆解 “取衣架 – 抓衣服 – 对准挂钩” 等步骤,且在张江数采厂的万条 / 日数据迭代中持续进化。这种 “数据共享 + 模型开源” 模式,正吸引超 300 家开发者入驻,形成 “训练数据 – 模型优化 – 场景落地” 的正向循环。

与英伟达系闭源生态不同,上海选择 “开源普惠” 路径:智元灵犀 X2、MiniMax 01 系列、阶跃 Step-Video-T2V 等 11 款模型相继开源,覆盖机器人控制、多模态生成等领域。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自 2021 年起构建的 “书生” 开源体系,更以 “全链条免费商用” 降低技术门槛。正如 Linux 基金会专家所言,开源不仅是代码共享,更是 “社区凝聚力的催化剂”—— 模速空间已集聚 255 家大模型企业,形成从芯片适配到行业应用的闭环生态。

算力突围:国产芯片 “弯道超车” 进行时

开源生态的底气,源自上海对算力底座的十年深耕。2025 年 3 月,国投先导母基金领投壁仞科技,加码国产 GPU 研发。这家张江企业的 BR100 芯片已在多地智算中心落地,实现四种异构芯片混训,打破英伟达 98% 的训练垄断。更值得关注的是无问芯穹的 Infini-AI 平台 —— 支持昇腾、沐曦等六家国产芯片的千卡规模混合训练,Kimi、智谱 AI 等厂商已在此完成模型部署。“到今年底,部分预训练将转向非英伟达平台。” 沐曦 CTO 杨建透露,国产芯片在推理场景的市占率正以月均 15% 的速度攀升。

政策端的 “算力浦江” 行动同步发力:2025 年智算规模突破 10 万 P,新建中心国产芯片占比超 50%。徐汇 “算力生态超市” 的 100 万元算力券,正吸引中小开发者拥抱国产算力。联影智能的放疗 AI 系统、阶跃星辰的金融大模型,正是算力国产化的典型样本 —— 前者依托上海医疗场景积累的百万级标注数据,后者通过国产集群实现千卡训练,成本降低 40%。

场景深耕:从实验室到 “千行百业”

开源与算力的终极目标,是让 AI 渗透实体经济。在浦东张江,智元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汽车工厂,完成精密装配;傅利叶 GRx 系列在康复医院辅助步态训练;百度云与智元的合作,更将具身智能推向教育科研。“上海的优势在于‘全场景闭环’。” 上海交大宋海涛教授指出,从临港的制造工厂(年产能万台)到瑞金医院的临床数据,从张江的数采厂到徐汇的算力超市,形成 “数据 – 训练 – 应用 – 反馈” 的完整链路。

语料库建设成为新护城河:库帕思的 260T 成品语料,覆盖医疗、金融等 8 大领域,通过 300 个智能清洗算子,将数据标注成本降低 90%。这种 “场景定义数据,数据反哺模型” 的模式,让上海在 AI for Science 领域率先突破 —— 无限光年的光语启智平台,已服务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科研机构,加速从 “数据富集” 到 “知识生产” 的跃迁。

未来图景:从 “高地” 到 “生态枢纽”

当 GO-1 的代码流入开发者社区,当壁仞的芯片点亮智算中心,上海正书写 AI 发展的新范式:不是单一大模型的突破,而是 “开源生态 + 国产算力 + 场景落地” 的系统创新。正如上海市经信委规划,2025 年的目标不仅是 10 万 P 算力,更是构建 “模型 – 芯片 – 应用” 的自主闭环。这场始于黄浦江的变革,或将重塑全球 AI 产业链,让 “中国算力” 成为具身智能时代的新基座。

© 版权声明
THE END
您的赞美是我们持续创作/分享的动力,欢迎点赞/分享/关注。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