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巨头谷歌(Google)日前宣布与美国核能开发商 Elementl Power 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开发三个总装机容量达 1.8 吉瓦的先进核反应堆项目。这一协议标志着科技行业在应对人工智能(AI)驱动的算力需求爆炸式增长时,首次以超大规模清洁能源投资破局,为全球数据中心能源转型树立新标杆。
![图片[1]-谷歌签署 1.8 吉瓦核能协议 携手 Elementl Power 布局 AI 时代能源基建-牛仔AI](https://pic.suyu.uk/images/2025/05/12/83bfd94a6d29ae97fb50dc5d2491c260.png)
三大项目破解 AI 能耗困局
根据协议,谷歌将为每个项目注入早期开发资金,支持场地许可、输电系统互联权获取等前期工作,每个站点最终将形成至少 600 兆瓦的发电能力。这些反应堆未来将接入电网,谷歌有权优先采购电力,直接服务于其全球数据中心网络。这一布局直指 AI 时代的核心矛盾:随着生成式 AI 技术的普及,谷歌今年已计划投入 750 亿美元扩建数据中心,而单个 AI 数据中心的能耗可达传统数据中心的 2.5 倍以上。
Elementl Power 采取 “技术中立” 策略,目前正与多家反应堆供应商接洽。行业分析认为,Kairos Power 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最具潜力 —— 其示范电站已实现 50 兆瓦稳定输出,商业机组两个反应堆合计产能达 150 兆瓦,较传统核电站更具灵活性。这种技术路径既能满足数据中心对基荷电力的全天候需求,又可通过模块化建造缩短项目周期,预计 2030 年代初即可并网发电。
核能重塑科技行业能源逻辑
此次合作凸显谷歌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战略升级。作为全球最大企业购电方,谷歌此前已通过风能、太阳能满足超 90% 运营用电,但 AI 算力的指数级增长迫使企业寻求更稳定的能源方案。核能凭借零碳排放、高能量密度和全天候运行特性,成为破解 “算力 – 碳排” 悖论的关键。
数据显示,到 2030 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突破 945 太瓦时,相当于当前日本全年用电量。仅美国数据中心能耗就可能从 2023 年的 176 太瓦时增至 2028 年的 325-580 太瓦时,其中 AI 负载贡献主要增量。面对这一挑战,谷歌选择将核能纳入多元化能源组合,既符合其 2030 年净零排放承诺,也为行业探索出 “算力扩张 – 清洁能源 – 电网升级” 的协同路径。
行业变局催生能源新范式
Elementl Power 创始人克里斯・科尔伯特指出,此类创新合作对调动核电建设资金至关重要。传统核电项目因投资周期长、监管严格,难以匹配科技企业的发展节奏。而谷歌的早期资本介入,配合未来购电协议,可有效降低项目风险,推动先进核能技术商业化。
这一模式正在引发连锁反应:微软已与 Helion Energy 签订核聚变供电协议,亚马逊收购 Talen Energy 数据中心园区以接入核电站电力,OpenAI 创始人山姆・奥特曼更是连续押注两家核能初创企业。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 2030 年全球数据中心 20% 的新增电力需求需依赖核能等基荷能源,否则将面临并网延迟风险。
分析人士认为,谷歌与 Elementl Power 的合作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能源基础设施的范式革命。通过将先进核能与 AI 算力需求深度绑定,科技巨头正重新定义能源消费模式,为全球碳中和目标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随着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其技术路径选择、电网整合机制及商业运营模式,将成为观察未来能源科技发展的重要窗口。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