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深化央企 “AI+” 专项行动:三大战略方向与产业实践

一、总体部署与战略定位

国务院国资委自 2024 年启动中央企业 “AI+” 专项行动以来,持续推动国资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布局。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央企成为国家智算基础设施的重要供给者、AI 赋能千行百业的破题者、产业体系化布局的组织者,并将 AI 发展纳入央企 “十五五” 规划重点任务。国资委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引导和场景开放,加速 AI 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二、核心举措与阶段性成果

  1. 应用领航:高价值场景突破
    • 央企已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布局超 500 个 AI 应用场景,显著提升科研、生产、客服效率。
    • 典型案例:
      • 国家电网 “光明” 大模型助力电网运维智能化,年智能巡检杆塔 1000 万基,减少人工登塔 40%;
      • 中国石油 “昆仑” 大模型赋能油气勘探开发全流程,中国电子 “源启” 金融大模型优化信贷风控与合规管理。
    • 国资委计划瞄准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场景,强化行业协同与开放合作。
  2. 数据赋能:高质量数据共建
    • 央企牵头构建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绿色低碳等重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参与数据标注产业基地建设,推动数据共享开放。
    • 目标:突破数据流通难题,提升通用数据集质量与多样性,为大模型训练提供支撑。
  3. 智算筑基:算力基础设施升级
    • 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建成4 个万卡级智算集群,打造 “息壤”“云骁”“慧聚” 等算力平台,实现通算、智算、超算统一调度,算力利用率提升至 70%。
    • 中国电信形成 “2+3+7+X” 智算布局,中国移动构建 “算网大脑” 实现算力 “即取即用”,中国联通推进数据中心向智算中心升级。

三、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

  • 大模型研发:中国移动 “九天”、中国电信 “星辰”、中国联通 “元景” 等千亿级大模型已具备全模态推理、复杂任务处理能力,并联合产业链开发垂直行业模型。
  • 开源与合作:中国联通开源 “自适应慢思考” 通用思维链模型,降低推理能耗 30%;央企通过采购合作、平台共建等方式与民企、高校协同创新。

四、未来规划与战略意义

  1. 深化 “三个更加突出”
    • 应用领航:扩大高价值场景覆盖,强化 AI 对制造业、能源等支柱产业的赋能;
    • 数据赋能:分批建设重点行业数据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
    • 智算筑基:优化全国算力布局,提升绿电使用比例,支撑 AI 技术突破。
  2. 要素保障
    • 引导央企加大长期资本投入,优化 AI 人才评价体系,打造宽容创新环境。
  3. 战略价值
    • 央企通过 “AI+” 行动,推动中国从 “互联网 +”“5G+” 迈向 “AI+” 新时代,构建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优势。其 “根技术” 攻关与生态共建,将助力中国在通用人工智能(AGI)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结:国务院国资委通过场景驱动、数据筑基、算力赋能的三位一体策略,推动央企成为 AI 产业创新的主力军。未来,央企将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强化算力基础设施,加速 AI 技术向千行百业渗透,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版权声明
THE END
您的赞美是我们持续创作/分享的动力,欢迎点赞/分享/关注。
点赞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